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家》杂志*

《聊城企业家》第六期建设幸福企业的四个法宝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4 9:39:58点击率:2218:
     "幸福"二字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让老百姓感到欢欣鼓舞,暖在心头。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是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可谓"幸福就在我们心中"。那么,什么是幸福企业?有一次,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组织200多位企业高管到黑松林交流,领队的李万来会长问一名员工:"在黑松林工作感觉如何?这位员工很率真地说:"我在黑松林工作很幸福!"
  这番随意的对话,是对企业的最佳褒奖。因为,一个能为员工创造幸福的企业就是幸福企业。
  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和谐的,或是产生于和谐。幸福企业的特点,是企业内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幸福,而不仅仅是老板、管理者等少数人。
  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幸福感的强弱,既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更与社会和组织的管理水平有关;具体而言,它与个人的工作生活满意度正相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有生存、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存、安全于物质需要,可以靠工资福利等物资手段满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属于精神需要,应该靠优秀的企业文化去满足。幸福企业如何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让每个人都在物质上感到满意,在精神上感到愉悦,幸福感油然而生?笔者以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松林)为例,诠释其建设幸福企业的四个法宝。
  以薪联心--让员工富足生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第一要务是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员工努力工作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生活,为了过上好日子。企业唯有不断发展,不断创造财富,让员工工资收入水涨船高。也只有这样,企业才具有引力,员工才能全力投入工作,幸福企业才不会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6年前,黑松林改制初期,恰逢经济形势走低,各行各业拖欠工资成风。为了给员工吃颗"定心丸",企业推出"双工资制":即在员工中推行"双周工资制",在中层管理者中推行"双薪工资制"。让员工做了工就能拿到钱,一个月发两次工资,看得见实惠,赶得上家用,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让管理者坐什么位置拿什么工资,双倍以上让其将心比薪。高薪背后关联的是高责、高效、高能,只要付出总能得到回报。兑现工资,确保不拖欠,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改革工资。引进工资协商制,员工收入与绩效挂钩。同时根据个别员工的实际情况,设立个性、弹性薪酬,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第三步,提高工资。2010年底,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职工工资倍增计划,企业提出,未来5年,员工每年加薪幅度不低于15%,并由董事长签名,以承诺书的形式在工厂张贴。令人感动的是,几个员工针对这份承诺书,自发写了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员工努力工作,同心合力一起将企业建设得更好。后来,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在倡议书上签了名。这次互动,让全厂士气空前高涨,上下同欲,幸福感油然而生。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幸"上面一个加一个减,下面一个人民币的符号;"福"左边一件衣,右边一口田,就是说幸福很简单,"钱多钱少莫烦恼,有吃穿就行了"。建设幸福企业的基础,是通过合理的薪酬,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用老板的至诚,换取员工的忠诚。
  以爱聚心--让员工快乐工作
  吃饭穿衣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低层次的需要,因此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来的幸福感是很难持久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们生存和安全需要满足后,社交需要就成主导需要,这时,能不能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将成为能否维持并持续提升员工幸福感的关键。
  所谓社交需要,包括与人交往的需要、归属某个群体的需要、友谊和爱的需要,以归结为良好人际关系和被关爱的需要。当下,物欲横流,人情淡薄,常常令人感慨世态炎凉。企业竞争在现今阶段,最后的"落脚点"归结于内心。黑松林打造幸福企业,就是要掌握和运用人的心理规律,通过关心人、爱护人、密切人际关系等方法,营造一种充满爱心的良好氛围,搭建一个让员工快乐工作的平台,共同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有以爱聚心,把每一个员工视为家里人,并让他们在企业真真切切感觉到家的温暖,那么幸福就在不远处招手。
  凡是有子女上学的黑松林员工,每年都可以从财务科领到一笔数额不等的钱,这是企业每年发放一次的员工子女助学津贴,具体发放标准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分别按不同的级别,享受100至500元的助学金。这项津贴已经连续发放了十多年。
  黑松林的员工在企业有自己的洗衣房。这是因为工人工作服往往污渍较重,不宜和家人衣服一道混洗,如果单独洗,又要额外费水费电。为此,企业专门购置了洗衣机,设立洗衣房,并安排专人为员工清洗工作服。员工们怀着感恩之情说:"公司能从洗工作服这种小事上想员工所想,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里工作真幸福!
  2012年底,黑松林出台了《"250"员工分享计划》,即每个月发给员工20个鸡蛋、5斤大米、10斤食用油的实物补助,平抑日益上涨的物价给员工生活来的影响。企业还出台了弹性上班制度,员工可在规定的范围内申请调整上下班时间,以减少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从而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让员工既有好的环境,又有好的心情,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卡耐基说过:以你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幸福"二字不是键盘上轻轻一敲就会蹦出来,也不是简单几笔就随意草草写出来,"幸福"是用爱心,用一个个细节,焐暖员工的心,用员工一串串笑声合成的心灵乐章。
  以敬融心--让员工享受尊严
  自尊是人较高级的精神需要,它包括被尊重、公平、地位和荣誉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自尊,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典型的说法。黑松林平等对待员工,敬重他们的人格和劳动,这就是"以敬融心"。
  在黑松林,老板与客人吃饭,一般都请司机同席,像朋友一样平等。平时老板请员工吃饭也是常事。黑松林出台规章制度之前,都要组织员工讨论修改,大家签字认可后,正式公布实施。这是对员工主体地位的尊重,因此规章制度在执行中阻力很小。有些制度实施后与个别员工的习惯发生矛盾,这时黑松林不是靠惩罚强力推行,而是"敬"字当头,做好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工作。
  在工作中难免会有误会、误判,对员工的自尊造成伤害,这时需要的是企业的真诚和胸怀。一次,公司让员工老徐去买几棵茶花树,老徐把树买到公司因家里有急事就回家了,延误了茶花的最佳栽种时机,为此,总经理批评了他两句,打那后,老徐少了平时的相逢开口笑,心中多了一堵无形的墙。总经理在了解了情况后,在全公司员工面前向老徐深深的一鞠躬,表示道歉。此事受触动的不只老徐一人。总经理为了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尊严,不惜暂时放下个人的面子,因为,只有有尊严的员工才能焕发出主人翁责任感
  构建幸福企业必须用"心"--一颗敬重之心,尊重员工,放下身段,平起平坐,以敬融心,才能使员工有尊严地劳动,从内心迸发出深深的幸福感。
  以道塑心--让员工成就事业
  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包括不断提升自己、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干出有意义的宏大事业,取得成就,实现人生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成就事业,实现梦想。这是个人幸福感的最高层次。马斯洛曾把自我实现描述为个人情绪的"高峰体验"。例如,高考考生接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北漂艺人经多年打拼终于成名时,科学家奋斗几十年喜获诺贝尔奖时,这时的感觉真是五味杂陈,过去的种种艰辛终于有了回报,这一切的付出在梦想实现的今天看来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是多么激动狂喜的时刻,多么幸福洋溢的时刻!
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但个体差异性突出。一般而言,青年人强于中老年人,知识水平高的强于知识水平低的,事业心强的强于事业心弱的,而且他们自我实现的内容会千差万别。这是企业"以文化人"的重要领域。具体而言,"以道塑心"就是用黑松林的愿景、核心价值观去感染和塑造员工的事业心、成就欲,在成就企业宏大事业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的梦想,使他们感受到最深层次的幸福。
  我们都知道,品牌需要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其实,我们的员工精神又何尝不需要营销。如今,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有物质刺激,还得有点精神刺激,因为员工们所追求的,是作为黑松林人的那份价值。为此,在黑松林的厂刊《黑松林人》里,在宣传栏中,企业对这些日夜奋战在岗位上的员工进行了跟踪报道,有《夫人送来了军大衣》、《半夜赶来的投料工》、《快餐送到了锅炉房》……一篇篇报道令人驻足,一个个故事让人感动。特别是黑松林的司炉工,因业绩突出,不仅经常与来参观的领导、专家亲切握手,合影留恋,还被评为企业标兵,做了《黑松林人》的封面人物。
  执著和忠诚是双向的,有了管理者和员工共同的执著和忠诚,才有企业如花似锦的今天和光辉灿烂的明天。跟踪报道每天奋战在一线的员工事迹,这种激励方式看似老套,却能吸引员工的眼球,驱散员工的疲惫,激发员工的潜能。他们从一篇篇跟踪报道中意识到,自己付出得到了关注,受到了尊重,有了自我实现的感觉。
  在黑松林,15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占到总人数的30%以上,10年以上工龄更是达到80%。去年,黑松林组织了15年工龄以上的老员工坐飞机畅游北京,一路高规格接待,大家热热闹闹,其乐融融,从他们自豪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幸福体验。
  为了感恩回报老员工,黑松林还出台了弹性退休决定。凡是到了退休年龄的员工,办理退休手续,但是只要自愿,身体允许,都可继续在企业工作,且同工同酬,享受一切待遇,让老员工感到一种关爱,也多了一种人生选择。对他们而言,选择继续工作可能主要不是为赚钱,而是继续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体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有人对员工的付出单纯理解为追求金钱与物质,事实上这种理解非常片面。因为人对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总会有更高层次的诱惑出现。除了物质方面,人们还有精神需要--快乐工作、受人尊重、成长空间、取得成就等需要。当一家企业不断满足了员工的这些需要,员工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员工幸福感越强,忠诚度就会越高,工作激情就会越高,工作绩效也就会越高。
  在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建设幸福企业,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个新挑战。幸福感是衡量企业员工快乐与企业好坏的核心标准之一,建设幸福企业,需要"薪"和"心"双管齐下,薪水、思想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好话没有物质是空的,只有薪水没有人文是虚的,企业与员工的感情只有建立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老板和员工齐心努力,每个人都会成为幸福的创造者。
  记住:与人分享幸福是最甜蜜的事业。

回到首页    
Copyright @ 2009 聊城市企业联合会 聊城市企业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聊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技术支持:聊城大学
电话:0635-8362658 传真:0635-8362658 
访问统计:您是第8381位访客